——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也许我一直照着别人的方向飞,可是这次,我想要用我的方式飞翔一次。(《逆光飞翔》)
——我希望我的“自我”永远“滋滋”的响,翻腾不休,就像火炭上的一滴糖。(王小波)
张鸣在其微博上至少三次讲到国人“不读书”的议题:
中国已经进入了不读时代,很多青年,连快餐书都不读,什么东西,只在网上掠一眼就拉倒,如要骂人,看个标题就开骂。
大学生花一百元进饭店不心痛,但花一百元买本书心痛,毕业之后,学校草地上摆滩卖自己藏书的学生,一眼看过去,都是励志和演讲的烂玩意。
昨天跟几个出版社的人吃饭,说道现在学者不看书,课题费里有购书一项,把它吃掉,然后找出版社要票子顶账。注意,这样的学者,都是大牌。
多年以前,高中老师讲过,三代不读书不如一窝猪。而今若是按照张鸣所讲,现正在进行着一场无知比赛一以不读书为荣、以读书为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显示,全世界年人均阅读量第一名是犹太人,64本。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39本(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教材教辅),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另据一项统计,以色列每人平均每年买44本书,韩国人买12本书,中国人买0.5本书。4月23日,世界读书日,2014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发布:2013年,中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低于泰国5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
另据BBC中文网报道,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简:奥斯汀可能取代达尔文登上10英镑纸币,但最终决定还未做出。若简·奥斯汀确认是下一位上10英镑纸币的人物,她将是继伊莉莎白二世、英国十九世纪社会改革家伊莉莎白·弗莱以及英国护理学先驱南丁格尔之后第四位女性。
英格兰银行早前决定,以丘吉尔的肖像取代5英镑纸币上的英国十九世纪社会改革家伊莉莎白·弗菜(Elizabeth Fry),引起了批评。权益人士说,这意味着,英国纸而上缺乏女性形象。若此,则简·奥斯汀登上纸币肖像可能是一种新的平衡或平抑。
若把这两则消息放在一起看就有味道了。如张鸣所疑虑和纠结的是,国人为何不读书?我们在讨论读不读书的问题时,人家讨论的是谁该印上钞票。也就是说,国外讨论的是哪个读书人或哪个写书人可以进入哪个票额的钞票,而我们呢,还在讨论读不读书的问题……
君不见,人家的钞票上印的是他们那个国家的文学家、诗人、科学家、思想家。据王成军《大学是一连串的事件——浙大散记》(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4页)、谢泳《纸币上的文明》(南方周末,2002.07.04)以及谷丰和天乐《世界名片——各国货币上的人物故事》(北京:长虹出版公司,2002.02)等三份资料介绍:
就拿世界各国的实实在在的纸币上所印刷的人物肖像来说吧!在日本,那个相当于我们的鲁迅(很遗憾,我们现在许多的青年人误读、曲释、谬传乃至讨厌他)式的人物明治时代的启蒙家、思想教育家福泽谕吉居然印在了日本的1万元钞票上了呢,而1千元上则是作家夏目漱石;在法国,各种面值的法郎上印的全是本国作曲家、画家、哲学家肖像;在韩国的纸币上印的是一个诗人,而澳大利亚则是两个科学家等。
首先,很显然,上梁不正下梁歪。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而陶行知则讲:“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其次,邪火过旺,一时半会谁也没辙。看各大电视台,被所谓的"收视率"给搅合的,竟然连一档像样的读书类节目几乎少有。长此以往,真弄不清楚,文化还要如何才能得以传承延续?
再者了,当今现实,潜心研究、用几年时间写一本书的人都成傻逼了。老师不读书,干吗还让学生读书呢,不是笑话才叫怪呢!粗糙的社会它原本就是这样的啊,教育又如何才能得以幸免呢?如汪丁丁所讲,目前的混乱是无人能够引领的混乱。
其四,……
其五,……
甘地讲:地球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却满足不了人们的欲望。黄炎培认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刘军宁则声称:民可,使由之;民不可,使知之。李泽厚认为:"喜感文化的国人永远也无法理解罪感文化的西学,皮毛之术无以解决内里之病,一言以蔽之,西体中用,循而蹈之。舍此恐别无选择,难以它途。”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看来,书香社会建设,道路漫长艰难悠远……
借用华西都市报的一句话来讲,虽然不是所有的书籍都能直接帮你解决问题,但它们能提供一些更好的角度,打开你的思路。呲呢,连阿三们竟也来糟噤了。嗬,胆子不小哈!这不,一名印度工程师感慨:"一个本有最悠久阅读传统的国家,现在的国民却难以安坐下来读一本书”。
近日,一名印度工程师孟莎美写了篇《令人优虑,不阅读的中国人》。他说,或许我们对于一个经济还在迅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不应过分苛责。但我只是忧虑,如果就此疏远了灵魂,未来的中国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
词不达意,言不及要,然问题关键,不得不说,癸巳盛夏,是以为记。
(本文转自王阚疃QQ空间,转载仅供学习交流,图文如有侵权,请来函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