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选择问题分类进行咨询。
联系电话
010-64938082
首页 > 千秋书院 > 教育专著
浏览:317次发布时间 : 2024-11-19《课程与教师》


作者:(日)佐藤学 著,钟启泉 译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年06月


推荐语


本书充分理解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困境,让教师在“外部评头论足与内部沉默”的夹缝间,重新理解课程的建构、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习的本质。作者以其丰富的教育经验,指出了学校教育中的许多普适性问题,言语通俗恳切,分析入情入理,形成了审视课程、教师和学习的崭新视角。在经历多种教育教学改革的当下,教师们如何迎难而上,最终实现“学习共同体”的未来学校图景,也许在书中能找到部分答案。


内容简介


本书是日本东京大学学者佐藤学教授积20多年来“课程”与“教师”研究的一部力作。作者从质性研究与阐释学的视角,诠释了日本学校教育的发展问题与课题;提供了重建“课程”概念、重建“教师”概念的思路,同时,也提示了作为”学习共同体”的未来学校发展的构图。本书的观点不助于日本学校教育的革新,而且对于我国的学校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教学与教师教育的研究,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


佐藤学,教育学博士(东京大学)。历任三重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东京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现任东京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美国教育科学院外国院士,美国哈佛大学、纽约大学客座教授。同时担任日本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日本教育学会会刊主编、日本教育方法学会常务理事、日本


目 录


中译本序

编 课程论评

1.课程的话语与实践
一、作为话语的教育
二、学校的现代性及其修辞
三、话语的变化与话语的丧失
四、再定义与解构

五、走向文化实践的政治学

2.重新审视课程
一、扩充课程观
二、着眼于儿童的课程

三、课程开发

3.学问中心课程的传承——以施瓦布的“结构”概念为中心
一、式微后的残局
二、施瓦布的“学问结构”再生
三、“句法结构”及其后的发展

四、结语

4.后现代状态的课程研究——封闭式循环的问题
一、问题设定:情境与话语
二、范式的转换
三、封闭式循环系统

四、问题与课题

5.课程与后现代主义
6.学校问题透视——形成学习的共同体
一、风雨飘摇的学校理想:问题的构图
……
7.课程的公共性——恢复学习中的关联性与协同性
8.课堂,这个政治空间——寻求权力关系的重建
9.国家·市场·课程——美、英、日的万花筒
10.课堂的困境
11.信息教育:技术学神话
12.变化中的课堂——基于计算机的学习环境与教育关系
13.课程研究的课题
第二编 教师形象的转换
14.教师:两难问题——从“中间人”到“介入者”
15.打开“潘多拉盒”——“教学研究”批判
16.教师的反思与学识——教师专业性的基础
17.教师文化的构造
18.教师教育中案例分析的起源——杜威的“知性方法”
19.作为实践性探究的教育学——对于技术理性之批判谱系
20.教学的范式转换
21.教与学:寻求意义与关系的重建
22.课堂对话(沟通)的结构
23.反思性教学——其实践与表现样式
24.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性学识——开展教学的临床研究
25.教学研究的诱惑
26.课程研究与教师研究
译后记
关于千秋业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2007 - 2012版权所有 © 北京千秋业教育顾问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立路68号(阳光广场)B2座16层1602室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64938082 传真:010-64938079 E-mail:194664209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