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选择问题分类进行咨询。
联系电话
010-64938082
首页 > 千秋书院 > 品茶小轩
浏览:642次发布时间 : 2022-07-11易中天,一个被“乌合之众”羞辱的悲情才子!

“武汉天气不好!”


在央视《面对面》节目中,有人问起易中天离开武大的原因,他说了这句话。


此时的易中天,在《百家讲坛》爆火,名气正是如日中天,他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牵动无数人敏感的神经。


拿自然环境作为理由,这究竟是敷衍搪塞之词,还是有所影射?


易中天,这个才华横溢的人,早在武大教书时,就备受学生喜欢,人气爆棚,是武大“四大名嘴”之一。又有被誉为“武大蔡元培”的老校长刘道玉欣赏和照应,按理说早该在武大飞黄腾达了。


然而,谁能想到,他在武大教书10年,居然连个副教授都没混上(武大给的“副教授”评职,是“提调”的,意思是你要走了才给你,不走人就没有),甚至最后还被武大赶走。


这个悲情才子,背后究竟承受了多少的委屈和无奈?这究竟是易中天做人的失败,还是学术圈本就如此?


本文为你揭秘。


易中天,生于1947年,祖籍湖南,年幼时因父亲工作的原因,到武汉居住。1965年高中毕业后去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支教,到1977年恢复高考时他已是三十多岁的“年轻人”。1978年,只有高中文凭的易中天,直接报考了武汉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初登三尺讲台,易中天的才华,就逐步光芒万丈。


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大学生逃课、旷课简直是司空见惯,除非像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这样的课程,或者那种查考勤很严格的老师,其他的课要想学生来齐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那种枯燥的课,基本上偌大的教室里都看不到几个人。


有人说,这是现在的大学生,早期的武大也这样吗?


是的,也差不多。事实上,早在80年代,武大就已经开始实行必修课和选修课制度。所谓选修课,就是全校学生,无论什么专业,都可以选择某个老师的一门课。这就意味着,选修课是学生挑老师,老师讲得水平怎么样,一点也含混不过去。


也就是选修课,给了易中天在武大成名的机会。


当时的易中天,开的课比任何教授开的课都受欢迎,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特别爱听他在讲台上纵横天下,他所说的每句话都是妙趣横生,常常引来满堂喝彩!


易中天,在当时的武大,火到什么程度呢?据说,要想能够在易中天的课上抢到座位,至少要提前半小时到。能容纳300人的教室,座无虚席,甚至很多人都自带小板凳,在过道里坐着听课。能挤进教室里的,算是很幸运了,挤不进去的怎么办?就趴在窗户上看,窗外的走廊里也都挤满了人,看不到易中天老师的人,也要听到他讲课的声音。


据说,作家野夫曾经来武汉插班,向学长询问在武大里都有什么要注意的事情。那位学长就告诉他,一定要听易中天老师讲课,无论他讲什么课,有机会听就一定要去。


易中天老师讲课,为什么如此受欢迎?除了他的妙语连珠,风趣幽默以外,易中天授课兢兢业业的态度,也跟其他老师不同,他讲课绝不照着PPT直接念,而是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这就相当考验功底了。


当时,武大的校长是刘道玉,中国著名教育学家,被誉为“武大的蔡元培”。易中天的才华,吸引了这个伯乐的注意,刘道玉对易中天非常赏识,还提拔易中天当武大中文系副主任。


可以说,当时的易中天,风头无二。


然而,那时候的易中天虽然在武大名气很大,但终究只是个资历很浅的讲师,他没有著作,没发表论文,也就没有评级资格。最要命的是,因为他的光环效应,其他的老资历老师,相比之下就黯然失色了。


自古以来,都有“文人相轻”的说法,谁也看不惯谁,谁也不服谁。一旦哪个人出名了,其他人都会群起而攻之,把你视作“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像易中天这样一个有着才华,有着傲骨,还占尽风头的人,显然是不受欢迎的。如果没有老校长刘道玉罩着,那些嫉妒他的老师,早就把易中天赶走了。


据后来武大老校长刘道玉回忆,他曾想提拔易中天,然而遭到了很多人极力反对,不得不作罢。


再后来,武大老校长刘道玉因为坐火车被霸座一事,得罪了某个人,“被卸任”。


易中天背后的这颗大树倒了,他在武大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了。


有的人说,易中天性情耿直,有点恃才傲物,不会对领导溜须拍马,表现太突出了,才被许多混日子的平庸同事暗中排挤,如果他会做人一点,别那么张扬,就不会被排挤了。


对这种论调,我只能说,太天真了!这种侥幸心理,并不能挽救易中天被排挤的命运。


如果易中天屈服了,妥协了,随波逐流,那就沦为一帮“乌合之众”,那就不是易中天了!也没有以后易中天闻名全国的机会了。


刘道玉校长卸任后,武大有一批“正人君子”老学究,甚至合谋取消了他的授课权,原因是他开的几门课太受欢迎了!这样就显得其他教授没有水平了!


因为易中天本身是一个人文教授,但是他讲的美术学非常受欢迎,这样引起武大的某些美术教授的不满,所以被很多教授联合起来排挤。


这样,被排挤的结果就是,易中天在武大多次从副教授升级到教授的职称考评中,未通过评审委员会的同意,理由居然是“易中天没有本科学历”。


评职称是彻底没希望了,现在连上课都不让了,易中天在武大,基本上类似于被“雪藏”了。


“你这么有才,就让你坐冷板凳,看看你还能不能嚣张了!”


在痛苦中挣扎一段时间后,易中天彻底在武大呆不下去了,于是离开武大,去厦门大学找工作。


得知此事,老校长刘道玉哭了,感叹“武大失去了一个人才”,而武大更多的人,则是在弹冠相庆,拍手叫好。

在1991年,易中天调到厦门大学之前,一直都是“讲师”身份,到了厦门大学之后,武大才给了他“副教授”的职称。


据易中天的武大同学、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邓晓芒解释,在当年,这叫做“提调”——“就是你要走了才给你提职称,你不走就不给你提。”


很多人都知道,厦门大学“不拘一格”,录用人才,接受了没有本科学历的易中天。


然而,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一直到《百家讲坛》播出后,易中天在厦门大学都自称“边缘人”:每周只安排一天课,不参加系里和学校的任何活动。他的学生们都知道他“有傲骨”。


在厦门大学,易中天的课堂依旧是人满为患,学生们抢着要听他的课。很快,他就晋升到教授职称,工资也涨了5倍多。


90年代后期,媒体时代来临了,易中天意识到了时代的机遇,出版了4本书,这也是易中天从一个“书斋里的精英学者”到一个“大众知识分子”转变的转折点。


后来,受邀参加《百家讲坛》,易中天由此名声大噪,被全国人民知晓。易中天的《品三国》,讲得清晰明了,见解独特,幽默风趣,与其说他讲的是历史,不如说是人。


正如易中天所说,“无一日敢懈怠,无一事敢马虎,心存敬畏之心,不要得意忘形”。


在成名后,易中天没有膨胀,而是一直不忘初心,继续当着一名普通的老师,做着自己教师的本职,做好文化人应该做的事情,这也是他深受全国人民喜欢的原因。


对于自己被武大同事排挤,被赶走一事,易中天从没在公开场合,说过武大半句不是,反而一直是感恩武大培养了自己,成就了自己。


后来,在央视《面对面》节目中,有人问起来易中天离开武大的原因,他并没有提起自己在武大的委屈和辛酸,只说了“武汉天气不好”,他是为“逃离”武汉“冬夏不宜”的气候,才“只好离开武汉,去了厦门”。


即便如此,依然有人不放过他,从这句话里挑出了毛病,去辱骂易中天,说他用“自然环境问题”,隐射“社会环境问题”。


对此,易中天言词尖锐地说:“一些武汉听我批评武汉的气候不好,很气愤,甚至骂我。对此,我只能说三点:一是武汉气候不好是客观事实;二是我这样说绝没有对不起武汉人的意思;三,如果连这么一点恶劣的自然条件都不敢承认,还能指望它腾飞吗?”


显而易见,在央视“面对面”节目这种大众场合,面对如此多的观众,易中天当然不能提及他曾经受到过的排挤,毕竟母校的脸面,还是要顾及的。环境问题只是个说辞,知情者自然心知肚明,如果还是不领情面,站出来发难,易中天只能果断回怼了。


也有人问过武大刘道玉老校长这个问题,他便坦言了当初易中天受过的那些委屈。原本易中天是打算坚守在武大一辈子,“一直在武汉大学干到干不动为止”,但是他的才华得罪了太多人,各路人马对他有意打压,逼着他走人。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易中天的出走,反而为自己的人生带来了新的转机。


徐悲鸿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知识分子群体,担负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的使命与责任。如果不能以孟夫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理想人格来传道授业,至少也不能以学术的鄙陋和人格的促狭来搪塞社会、敷衍学子。


但愿我国知识阶层能够致良知、修身敬业,以一身正气、一身傲骨立于天地间!
关于千秋业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2007 - 2012版权所有 © 北京千秋业教育顾问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立路68号(阳光广场)B2座16层1602室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64938082 传真:010-64938079 E-mail:194664209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