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简介:
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1861-1947),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过程哲学创始人,他创立了20世纪最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
怀特海与罗素合著的《数学原理》,标志着人类逻辑思维的巨大进步,被称为永久的伟大学术著作之一;罗素起初是他的学生,后来他们成为同事和朋友。
出身于教育世家,他的祖父是当地一位有名望的教育家,曾任当地一所私立学校的校长。他的父亲先后从事教育、宗教工作,十分关心教育事业。受家庭的影响,他对教育很感兴趣。
他早年就读并留校于英国剑桥大学,中年任教职于英国伦敦大学,晚年受聘于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的目的》(1929)是他的教育代表作,其深刻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广泛认同,并影响深远,闪耀着不朽的智慧光芒。
内容简介:
《教育的目的》由怀特海所著,本书的主要侧重点在于智力的教育,因此在所有的章节中,都将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主题,并从多个视角进行说明——简单地说,就是——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老师也必须有活跃的思想。 本书断然反对灌输生硬的知识,反对没有火花的使人呆滞的思想。本书除了第四章外,都是作者在一些教育和科学团体的演讲,它们都是有实践证明的经验之谈,或是教育实践后的反思,还有一些对该主题的批判。
编辑推荐: 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如艺术般那般高雅。
就教育而言,填鸭式灌输的知识、呆滞的思想不仅没有什么意义,往往极其有害。
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中,如果要避免思想上的僵化,就要特别注意两条戒律:(一)不要同时教授太多科目;(二)如果要教,就一定要教得透彻。
不能让知识僵化,而要让它生动活泼起来——这是所有教育的核心问题。
教育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借助于树木来认识树林。
最好的教育是用最简单的工具获得最大限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