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选择问题分类进行咨询。
联系电话
010-64938082
首页 > 千秋书院 > 历史长廊
浏览:2074次发布时间 : 2016-05-10清末民国教育行政部门什么样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领域,相对教育思想的丰富,教育行政制度史的研究主题、视角、方法等尚有较大的拓展空间。虽然早在1949年之前我国诸多学者便对近代晚清以来教育行政制度变迁过程进行了梳理、研究,并有许多成果问世,但大多数研究并非从历史视角进行考察,更多是对教育行政现实的探究。上海教育出版社近日出版的《中国近代教育行政体制研究》一书,对我国近代教育行政体制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与总结,为人们认识与了解清末及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历史变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研究文本。

 

  本书以清末至南京国民政府结束在大陆的统治为时间段,全面探寻中国教育行政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隶属关系”和“权力划分”等,在历史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中如何逐渐发展起来并最终趋于完善,详细说明我国近代教育行政体制的思想来源、发展路径、主要特征与存在的问题,尝试归纳中国近代教育行政体制的若干关系属性,为进一步分析与建构教育行政体制描绘一个相对完备的框架。

 

  从内容结构上,该书将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发展分为清朝末年近代教育行政体制的初创期、民国前期的发展期、民国中期的遽变期以及民国后期的稳定与成型四个时期,结合丰富的史料,对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教育行政体制的发展予以详细的梳理与论证。具体而言,清末京师大学堂以大学兼代教育行政创中国近代教育行政的先河,是中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初创;民国前期教育行政是资产阶级建立的教育制度,但其教育部、教育厅、教育局是建立在清末之学部、提学使司与劝学所的基础上的,因而可以视其为近代教育行政的发展期。然而,大学院与大学区制度一改前期建制,将教育行政体制从一个极端推向另一极端,应视为教育行政体制的遽变期;大学院与大学区制取消后,国民政府教育部、厅及局的复设与逐渐完善应视为教育行政体制的定型期。建立在以上史实的基础上,作者设专章对近代教育行政的总体规律与发展线索进行综合分析与论述:从教育行政体制的渊源来说,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是传承旧制与西制东渐的统一,但以西制为主,有强烈的开放性特征;从其变迁的过程来看,我国近代教育行政体制曲折反复,变化多样,在整合妥协中向前推进;从整个发展历程来看,我国近代教育行政体制具有明显的规范化、政治化、科学化、民主化、独立化、学术化与开放化等特征。同时,也存在着体制紊乱、体制割裂、富于理想、方式激进、过于西化等问题。

 

  在研究方法与行文逻辑上,书中以历史时间为主线,以史料为支撑,以制度分析和历史分析为研究方法,以中国近代教育行政体制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为标识,全面梳理了自清末至南京国民政府结束在大陆统治这一时期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变迁历史。该书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总结并归纳我国近代教育行政体制之特征,揭示并分析我国近代教育行政体制之得失,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与分析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模式架构。在每一章节的具体论述上,作者先以政治、经济、思想等背景为引言,将教育行政体制的论述融入广泛的社会背景之中,指出新的教育行政体制的出现是各种社会现象相互作用的结果。以此为基础,分中央、省与地方三级具体论述教育行政体制,而每一级教育行政制度则以机构的产生、制度的形成与分析、制度的评价为主要基线,具体阐述体制中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隶属关系”和“权力划分”。每章终结,对每一时期的教育行政体制进行结语式的分析评点。

关于千秋业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2007 - 2012版权所有 © 北京千秋业教育顾问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立路68号(阳光广场)B2座16层1602室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64938082 传真:010-64938079 E-mail:194664209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