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8小时工作制”获得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可。不过,很多人不知道,“8小时工作制”的口号竟源自苏州吴江的黎里古镇。在这里,柳亚子成为中国第一批劳工权利呐喊者。
发表宣言争取权利
1923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暂行工厂通则》,规定10小时的工作制度,不少工人对此强烈不满。当时柳亚子创办的《新黎里》是江南宣传社会革命的重要舆论阵地,发表《劳动纪念特刊宣言》“为民请命”,争取合理工作时长。
特刊详细地阐述世界劳工运动状况,称在欧美各国四五十年前就已经提出“8小时工作制”口号。“而我们的同胞……俯首帖耳过着每日工作十几个小时的非人生活。”
官员土豪合伙停刊
劳动特刊发行量仅1000份,却被传播到美国和南洋,读者中不乏同盟会会员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不幸的是,柳亚子很快被苏州土豪和官员盯上。1923年7月,土豪陆陛云诬告柳是“过激党”,蛊惑罢工加薪,不利地方治安。官员听后感到“紧张”,将《新黎里》停刊。
不过,柳亚子并未放弃为劳工代言,加之当时火热的罢工运动,国民党政府开始改善劳工待遇。1927年以后,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实行8小时工作制,但仅限于铁路工人。
工时写入共同纲领
1948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全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柳亚子认为多年奔走呼吁的“8小时工作制”即将实现,遂于1949年1月离开香港来到北平参与《共同纲领》的起草。其中规定:“公私营企业一般实行8小时至10小时的工作时间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宪法性质的文件中,规定工作时长。
1994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通过,实行“8小时工作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