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选择问题分类进行咨询。
联系电话
010-64938082
首页 > 千秋书院 > 教育专著
浏览:3097次发布时间 : 2015-01-03《给教师的建议》摘要及价值点评

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


《给教师的建议》摘要
        第409页
  “我坚定地相信,儿童在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应当认识自己,应当充满一种深刻的自我肯定的感情。自我肯定是自我教育之母。自尊感是一个人的荣誉感、名誉感、健康的自爱心的最强大的源泉之一。”
   第410页
  “教育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在儿童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过程中,在游戏、参观、课外休息时间内观察儿童,以及怎样把观察的结果转变或体现为对儿童施加个别影响的方式和方法。”
   第417页
“我认为,教育就是形成“可爱教育的能力”——使一个人对自己的成就和挫折非常关心。这一点,在我看来,乃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的最宝贵之点:使一个人想成为好人,想竭尽自己整个心灵的全部力量,在集体的眼里把自己树立起来,显示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完全合格的公民,诚实的劳动者,勤奋好学的思想家,不断探索的研究者,为自己的人格的尊严而感到自豪的人。”
   第471页
  “我们,尊敬的教育者们,时刻都不要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
  第473页
  “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人的充分表现,这既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
  第480页
  “人就其本性来说,不单单是一个消费者,所以,满足其生活资料的需要固然是重要的、决定性的先决条件,但它毕竟只是幸福的先决条件。而生活的真正幸福,则是在劳动中,在人类活动的其他领域中享受心爱的创造性活动。”
  第520页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激情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种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会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第523页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
  第525页

  [专著价值评点]

  读这本书,你一定会有这样深切的感受:苏霍姆林斯基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领悟了我们苦苦追寻的素质教育的精髓。
 书中最动人之处是作者“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的学生观。他反复强调:“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所以,苏氏的教育不是知识传递的一种方式,而是“给每个学生以幸福”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高扬着人本主义的大旗,为现代教育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给教师的建议》还充分展示了苏氏教育理论的又一特殊贡献: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所以,应当像弹钢琴那样,和谐地实施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使每个学生在其天赋所在的一切领域中(而不只限于学习中),充分表现自己并出类超群。他更强调充实的精神生活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是全面发展的一个极重要的标志。这些理论促使每一位教育者思考“人才”的真正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不仅是一个理论家,他更是一位实践家。《给教师的建议》其价值还在于文中丰富的实验资料,典型案例。怎样指导学生观察?怎样教学生扩展阅读扩充知识,怎样帮助差生、怎样写“教师日记”……与其说这本书是一本理论专著,不如说它是一本实践指导手册。
        总之,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遗产可以促进我国的素质教育。读《给教师的建议》则是掌握了一把打开苏氏搏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宝库的钥匙。


关于千秋业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2007 - 2012版权所有 © 北京千秋业教育顾问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立路68号(阳光广场)B2座16层1602室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64938082 传真:010-64938079 E-mail:1946642092@qq.com